如今16年过去了,当年花34亿巨资修建的鸟巢,是赔还是赚了?

访客 42 0

2008年8月8日晚8时,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。

鸟巢修建于2003年,耗时近5年,建筑造价22.67亿元,是一座专门为了2008年的这场奥运会修建的宏伟建筑。

那晚,它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第一次展现了它的壮丽雄姿。现场观众席上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,仿佛要将这座巨型钢铁编织的巢穴推向历史的巅峰。

转眼间,16年过去了,这座由顶级设计师精心打造的体育场馆,仍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然而,在岁月的流逝中,这座花费巨资建造的鸟巢到底是赔了,还是赚了?

从梦想到现实的奥运场馆

2001年7月13日,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,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:“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——北京。”

这一刻,整个中国沸腾了。电视机前的无数人激动得热泪盈眶,街头巷尾的欢呼声此起彼伏,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场巨大的惊喜中。

在这场全国人民的欢庆背后,一场规模宏大的建设计划也悄然启动。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,鸟巢的设计和建设成为了关注的焦点。

2003年12月24日,鸟巢正式破土动工。这座被誉为“中国新地标”的建筑,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期待,也象征着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实力的决心。

然而,建设一座如此庞大的体育场馆并非易事。工程刚一开始,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2002年,国家体育场开始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方案,89个设计方案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,光是挑选最佳设计方案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。

最终,在2003年的3月,“鸟巢”方案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。

鸟巢的设计极为复杂,采用了独特的钢结构编织技术,这种设计在当时的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。

为了实现这一设计,建筑师们必须在结构上做出精密的计算和调整,确保整座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
在施工过程中,为了确保鸟巢的独特外观能够完美呈现,搭建它的钢采用的是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。

这种钢的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,因此生产难度很大,这也是国内建筑上首次使用这种强度的钢。

当时,在我国的标准中,这种类型的钢最大厚度只有100毫米,但实际使用时却需要110毫米的钢材。

为了保证这种特殊钢材的供给,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为此进行了将近半年的研究,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,保证了“鸟巢”独特造型的搭建。

这项庞大的工程不仅考验着设计师的智慧,也让工人们的汗水洒遍了每一个角落。

“这活儿可真不容易啊!”工人老李抬起头,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看着高耸入云的钢架感叹道。他的手上布满了厚茧,但眼神里却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自豪感。

“是啊,等咱们完工了,这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体育场!”旁边的工友应和道,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。

随着工程的推进,鸟巢的雏形逐渐显现。2006年9月,终于完成了钢结构施工的整体卸载。

2008年6月,“鸟巢”宣告竣工。

此时的鸟巢,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。许多人从各地赶来,只为一睹这座即将成为北京新地标的建筑风采。

然而,随着鸟巢的建成,关于其巨额投资的争议也随之而来。

当时,光是整个建筑的造价就已经达到了22.67亿元,而整个项目的总投资更是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。

媒体和公众开始质疑,花费如此巨资建造一座体育场馆,是否真的物有所值?

然而,这些质疑在奥运会开幕的那一个夜晚被彻底粉碎。

2008年8月8日的那一哥夜晚,鸟巢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辉煌。整座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一个巨大的光之巢穴,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。

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鸟巢一时间名声大噪,它不仅成为了北京的新地标,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实力的象征。

然而,随着奥运会的落幕,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又面临着新的考验。据说,鸟巢每年的维护费用就将近8000万元。

当初耗巨资修建的建筑,究竟修得值吗?

维护与利用的博弈

事实上,仅仅把鸟巢当做是一个“08年奥运会”举办地是不对的。

的确,鸟巢最初就是为了“08年奥运会”修建的,可是它在奥运会结束后并没有失去自己的价值和作用。

如今,它已经成为了北京市的一个地标性景点,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。而且早在2009年,鸟巢的管理团队就开始尝试多种经营方式,希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增加收入。

然而,尽管收入有所增加,鸟巢的运营依然面临着挑战。

直到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鸟巢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

看着再次点燃的奥运圣火,鸟巢的工作人员感慨万千。这一路走来,鸟巢经历了无数的挑战,但它始终屹立不倒,象征着中国的力量和决心。

2022年冬奥会的圣火在鸟巢熄灭后,这座宏伟的体育场馆再次迎来了短暂的宁静。然而,伴随着冬奥会带来的余热,鸟巢的未来逐渐变得清晰起来。

综合性的体育场

不仅仅是体育赛事,鸟巢还承办一些个人演唱会、文化展览,甚至一些商业活动,当然,也包括一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,鸟巢的场地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。

从2012年开始,就不断地有歌手前来鸟巢举办个人演唱会,近两年五月天、张杰、华晨宇、薛之谦等歌手更是频繁在鸟巢奏响华丽的乐章。

随着夜幕降临,鸟巢内灯火通明,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入场内,等待着这场备受期待的演唱会。

工作人员站在后台,听着观众的欢呼声和音乐的节奏,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满足。过去的挑战、质疑和压力,在这一刻都被化作了无尽的欣慰。

“这次演唱会的收入应该能覆盖这几个月的维护费用了。”财务经理的嘴角不禁扬起一丝微笑,“看来,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。”

演唱会是当年奥运会后鸟巢举办的无数活动之一,却也象征着鸟巢运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
据相关资料显示,鸟巢的场地租赁费用大概是300万元一天。不过,一般一场个人演唱会的举办是包括整体舞台搭建和拆卸的过程的。

也就是说,整个演唱会从开始到结束大概场地租赁费用大概需要1000万左右。

不过,即便如此,每一年,依旧有需要的歌手在鸟巢举办个人演唱会,这不仅仅是因为鸟巢独特的地位,也因为它一次可以容纳将近10万人,并且各方面的设备和器材都是顶级的。

在鸟巢,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感受到最顶级的试听效果。

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称,鸟巢每一年的预约几乎都是满的。大型个人演唱会的预约更是供不应求,往往需要歌手团队提前好几个月进行预约、申报和审批。

当然,在没有任何活动举办的时候,鸟巢也一直是一个旅游参观的场所,可以收取一定的门票费,不过这并不是鸟巢创收的主要项目。

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,鸟巢不仅仅依靠门票和体育赛事收入维持运营,更通过多元化的商业活动、文化演出和国际会议等,逐渐走上了一条自负盈亏的道路。

鸟巢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收益上。每一年,鸟巢都会与政府和公益组织建立战略合作,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,来举行一些公益活动,达到一定的社会公益作用。

比如,“地球一小时”关灯活动,还比如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之间进行合作,为孤儿提供免费游玩的机会。

这些公益活动因在鸟巢举行而取得更大的社会效应,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公益活动,而鸟巢也因为这些公益活动而更具影响力,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。

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文化的地标,鸟巢在过去的16年里,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荣耀。

它举办了无数重要的体育赛事、文化活动和公益项目,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,也将中国的形象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
16年过去了,鸟巢从一座为奥运会而建的体育场馆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体育、文化、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。

它不仅没有因为高昂的维护费用而被荒废,反而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,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盈利之路。

结语

16年过去了,当年耗资34亿修建的鸟巢,如今已证明了它的价值。虽然起初面对着巨额维护费用和外界质疑,但通过不断调整运营模式,鸟巢逐渐找到了平衡点。

它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自负盈亏,还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地标,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力。

今天的鸟巢,早已超越了一座体育场馆的意义,成为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象征。无论是从经济收益还是社会影响来看,鸟巢都可以说是赚了。

参考资料:

《国家体育场的赛后利用》——李兴钢、谭泽阳、邱涧冰

标签: #奥林匹克运动会 #建筑 #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#美好 #一直在身边 #花样游广州 #历史 #武汉海报登上人民日报 #头排看客 #河南 #歌手 #技术 #演唱会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