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前段时间的巴黎奥运会上,61岁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火了。
在女子单打32强比赛中,她0:4输给了孙颖莎。
但比起结果,人们更敬佩倪夏莲绝佳的乐观精神和松弛感:
赢了一球,原地转圈庆祝;
中场休息,猛喝可乐;
丢了一分,张开臂膀笑笑;
输了比赛,拥抱对手为她感到高兴;
惨遭淘汰,和丈夫亲亲抱抱举高高......
很难有一个选手,能做到像倪夏莲那样,这个年纪还站在奥运赛场上,尽管处于劣势,依旧从头到尾保持快乐。
她在采访中说:“我赛前的心愿都实现了,第一个心愿是参加奥运会比赛,第二个心愿是赢一场比赛,第三个心愿是与孙颖莎比赛……我很享受。”
通过运动来为自己创造“快乐锚点”,让自己始终享受其中,是一种珍贵的能力。
奥运会后,很多网友都成了倪夏莲的粉丝,纷纷表示想学习她的快乐秘诀。
今天,壹心理就跟大家聊聊: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“快乐锚点”,拥有深度快乐?
01 找到“快乐锚点”,就是学会为一件件小事庆祝
先来回忆一下:
你上次全心全意感到快乐是什么时候?
一周前?一个月前?一年前?
我的一位来访者,给出了一个令人难受的答案:
“我绞尽脑汁想了很久,也没想出我什么时候拥有过快乐。”
日常生活中,她是一个爱找刺激的人,但从来没找到过自己的快乐锚点。
“快乐锚点”在《心理学导论》一书中的解释,接近:一件达成目标、解除紧张后,就能感到快乐的有意义的事。
比如,我下半年的目标是学会打羽毛球。训练课结束那一刻,我感到心头如蝴蝶飞舞一般轻松愉快。
虽然球技还不专业,但光是走完这个过程、做完这件对我有意义的事,我就感到了快乐。
学会打羽毛球,就是我的一个“快乐锚点”。快乐锚点有个特质:主动地创造意义,带来自发的愉悦感。
正在读大三的表弟兼职送外卖,我问他:“你每个月零花钱几千块,怎么还兼职?”
表弟说:“我喜欢做这个,每送完一份外卖,我都很快乐,是那种‘不用去想烦恼的事、简简单单干就完了’的快乐。”
这让我想起了网上看到的“下班后的快递小哥”集锦视频:蹦蹦跳跳、手舞足蹈、哼着神曲、快乐无比。
尽管送快递只是一件小事,但只要主动达成对自己有意义的目标,由内而外地感到如释重负,“快乐锚点”就会被激发。
一旦快乐被激活,人就会发自肺腑地感到踏实和幸福。
与之相对的,很多人没有“快乐锚点”,却有很多“快乐前置”,也就是为快乐设置前提条件:
“项目做完也不能松懈,赶紧准备下一个项目的材料”;
“考班级第一没什么好骄傲的,考到年级第一再说”;
“没钱浑身难受,有钱勉强糊口,要有很多很多钱我才能快乐”……
这种状态,就是一定要达成某种条件、才可以允许自己快乐,哪怕心情在那一刻变好了,也会因为未来的焦虑而清零。
这本身就与快乐背道而驰,甚至可能成为情绪内耗、焦虑、抑郁的根源。
学者Kashdan等人研究发现:容易快乐的人,奉行简单纯真的处世之道——更愿意信任别人、向别人敞开心扉,更少批判、评价、钻牛角尖。
也就是说,容易快乐的人,更少“快乐前置”,不会施加种种前提条件让自己顾虑重重。
02 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“快乐锚点”?
长期没有“快乐锚点”,人容易感到生活无意义,做什么都提不起劲。
找不到“快乐锚点”,主要原因可能有这三个:
1、内心没有动力,用刺激填满空虚。
台剧《不够善良的我们》中,女主简庆芬结婚10年,对家庭尽心尽责,却没有丝毫的愉悦感。
后来,她做了一系列“找刺激”的事,但不仅没有得到快乐,还闹得夫妻分居。
当一个人习惯于优先满足他人期待,或者优先做“正确的事”,自身的快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。
学者Taher等人研究发现:责任心越强的人越不快乐,这可能是因为TA们更执着于改变,一旦遇到挫折,便会更加无助和绝望。
就像我那位爱找刺激的来访者,她会花大钱氪金玩游戏、去夜店玩通宵、频繁和不同的异性交往......当下确实有一丝愉悦和满足感,但过后就是无尽的空虚,久了也就活成了“空心人”。
这些行为背后的问题,是找不到可以认真经营的事情。
她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,但不快乐,只是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做所有的事情,内心始终找不到投入进去的动力。
一旦遭遇打击或失败,就特别容易产生倦怠感,久而久之,整个人越来越浮躁,也就无法发现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。
2、习得性消极心态。
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快乐,是因为习惯了与这种感受作伴。
我有个朋友的口头禅是“我早就知道”,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时,大家的心情都很沮丧,她反而如释重负:“我早就知道事情会搞砸。”
她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,用“不对任何事情抱有期待”的方式,来缓解沮丧和失望:“我已经想到了结果会很糟,那么即使发生最坏的结果,也只是符合我的期待而已。”
这的确能让她不痛苦,但也让她不快乐,每当我们因为好事发生而庆祝时,她总会说:“有什么好开心的?”
由于小时候总被父母打击,她习得了这种认知模式:快乐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,哪怕好事发生,也只是碰巧和偶然。
即使她已经长大,消极心态依然如影随形,还是习惯于往消极的方向思考。
3、缺乏“登顶心态”。
看不到山顶时,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,可凭着耐力和努力一步步往上攀登,登顶那一刻我们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。
这就是“登顶心态”,也叫“奖励心态”:指我们做一些更好、更美、更健康的事情时,能够从未来可能得到的奖励中提取快乐。
购物、追剧带来的爽感,可以是奖励,但这种刺激大脑分泌快乐的奖励,久而久之会让我们越来越提不起劲;努力之后变得更好更美,是更加有益于获得深度快乐的奖励,就像爬山时想到登顶那一刻,内心提前雀跃了,登顶之后喝口白水都是甜的。
登顶便是一种“快乐锚点”,当我们能够在期待中升级,又在升级中无限接近期待,快乐就变得很简单;反过来,如果一点开心都感受不到,无论你现在做的这件事表面有多成功,对你都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分一些精力去做让你感觉更好的事情,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,你也能找回自己的力量与价值。
03 如何找到自己的“快乐锚点”?
那么,我们要如何找到自己的“快乐锚点”呢?
美国心理学家霍华·克莱贝尔提出“右脑幸福定律”:善用右脑,更容易感到快乐。
人的左右脑虽然联系紧密,但也彼此分工,左脑侧重于理性分析、逻辑思考、解决问题;右脑侧重于艺术创造、发挥灵感、感性直觉。
左脑虽然可以让我们做“正确的事”,但它并不在乎结果会不会让你快乐;找到“快乐锚点”是右脑的任务,它可以最大化表现出感性的益处。
具体怎么做呢?
1、善用发散性思维,即兴想象。
当我们对一件事抱有期待时,不要试着分析,也不要重视细节,更不要追求卓越表现,而是放任自己去想象好的结果。
比如:准备考研期间,想象考研成功后,可以跟着导师做各式各样的实验研究;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讨论各种课题;沉浸在偌大的图书馆里尽情吸收知识……
除了这些常规意义上的好结果,我们还可以天马行空一点:读研之后我会邂逅人类高质量异性,谈一场高质量恋爱;我会凭借科研项目帮到很多人,让自己的事业好起来……
发散性想象,能够让我们不那么纠结实际的结果,只享受对结果的期待,享受内在的幻想,带着这份享受投入到行动里。
2、给心灵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如果你害怕期待破灭、不敢幻想,往往意味着你被太多消耗身心的事情缠住,被困在了习惯性消极心态里。
对此,我们需要先从消耗身心的事情里抽离出来。
比如,下班后不再处理工作,或者至少给自己一段时间,允许自己完全不工作;
周末和节假日转换一下角色,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,去旅行、学才艺、练瑜伽……总之,做些自己平常不敢做或没机会做的事情。
3、谋求“最近发展区”。
最近发展区是指,孩子在有帮助、指导的情况下,能够完成的任务,或者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。
这也可以用在成年人身上,去发展快乐这项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。
什么是成年人在快乐中的“最近发展区”呢?
当我们找不到“快乐锚点”时,尝试一些稍微努把力就能感到快乐的事。
比如,精心挑选一束自己喜欢的花;运动半个小时到出汗;完成一个有点难度的拼图……
除此之外,做其他事情时也多想想:
“这对我有什么好处?”
“这些好处对我有意义、有价值吗?”
“我稍微努把力可以得到这些好处吗?”
用这种方式寻找“快乐锚点”,任何一件小事,都可能使你稍微努力一下,就能拥有各式各样的快乐源泉。
04 写在最后
畅销书《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》中写道:
“人们在生命即将结束时,最常见的遗憾之一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快乐。”
缺失快乐锚点的人,一生都可能常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中。到最后TA能记得的,或许只有自己努力多年而不得志的辛苦和愤懑。
而拥有快乐锚点的人,哪怕再小的事,都能让自己恢复能量,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取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最后,建议你可以去建立自己的“快乐锚点库”。
这些锚点可以是生活中一些细碎的幸福,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爱好,也可以是一种向往的状态,甚至可以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和耳机里的一首老歌……
这些小小的快乐锚点,是我们与世界最真切的联系。
它可以证明:你从未被这个世界抛弃过。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作者:芒来小姐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,中国心理学会会员,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协会(IAPSP)会员。真实姓名:李心洁。
编辑:一颗多肉、Jessica
图源:unsplash
标签: #郭旭的测试话题 #熊猫宝来 #美好 #一直在身边 #交个朋友吧 #羽毛球 #奥林匹克运动会 #乒乓球 #体育 #台湾电视剧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