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里约奥运会上,一句洪亮的"我已经用出了洪荒之力"让傅园慧这个年轻的游泳健将一夜成名。
她纯真的话语打动了无数观众,成为当年网络红人的"黑马"。然而就在4年后,这位曾经备受喜爱的"洪荒少女"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"人设崩塌",被指"没教养没礼貌"。
一档节目,成就了她的网红身份,另一档节目却几乎要了她的"清白"。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?
我们是否对名人有了过高的期望,忽视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?让我们一起探讨这其中的原因。
亲戚饭局里的格格不入
2019年,23岁的傅园慧参加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《我家那闺女》。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,她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奋战在泳池和训练场上,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屈指可数。
当得知有这样一档展现明星与家人相处日常的节目时,傅园慧还是欣然应允,希望借此机会能多些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。
谁曾想,这场本该其乐融融的亲戚聚会,却给了傅园慧别样的体验。一大早,她就被父母叫醒赶往饭店包厢,生怕耽误了预定的时间让亲戚们久等。
可等到现场,包厢里空无一人,这让习惯了高效训练的傅园慧觉得很是浪费时间。
饥肠辘辘地等了足足两个小时,亲戚们这才陆续赶到。作为嘉宾出镜的她,虽然肚子"咕咕"直叫,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阵,挨个与陌生亲戚们打招呼、敬酒。
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在眼前晃动,再加上彼此都很多年没见了,傅园慧不免拘谨起来,手足无措、支支吾吾。眼见气氛尴尬,她只好破天荒提议大家先做个自我介绍,却换来亲戚们面面相觑的眼神。
上菜后,饿足了的傅园慧暂时放松了些,但很快亲戚们的话题就集中到了她的运动成绩上。
种种"阿谀奉承"夸奖之辞虽然是出于善意,但对傅园慧来说都像是"客套话"一般,令她应接不暇,到最后只能尴尬地低下头沉默以对。
看着眼前陌生而又虚情假意的一切,傅园慧再也无法忍受,她觉得这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。
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,她更重视高效利用有限的个人时间,对这种"无效社交"场合自然感到排斥。于是,她终于按捺不住,起身离开了包厢。
一时间,现场哗然一片,不少亲戚私下还直摇头谴责傅园慧"没教养没礼貌"。而事后,网上也是一片声讨之声,纷纷说她在节目中"人设崩塌"。
错在哪里?专业运动员的特质
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,傅园慧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游泳训练和比赛之上。她每天清晨5点就会被闹钟吵醒,起床洗漱后来到训练馆开始一天的高强度训练。
在水里挥洒汗水数个小时后,她会简单用些补给品果腹,之后继续技术和体能训练直到天黑。回到宿舍后,她还要复习当天的训练内容、学习新动作,为第二天的训练做准备。
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傅园慧把大把的时光和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游泳运动。
而在这种朝训晚练、刻苦自律的生活作息下,与父母相聚的时光自然也就所剩无几了。虽说她仍住在家中,但实际上大都是一早出门,晚上累惫回来就睡觉的日子。
就连父母的面容都难得一见,更不用说其他亲戚了。所以当被安排参加这种亲戚聚会时,对于傅园慧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。
长时间的等待、陌生亲戚的面孔、无谓的社交寒暄,这一切都让她倍感焦虑。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,她更习惯于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、精力去专注于训练和比赛,对这种"无效社交"场合本就敬而远之。
可偏偏在节目录制现场,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参与其中,内心矛盾可想而知。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在家中被父母溺爱惯坏的"妈宝女"形象,与现实中她作为国家队运动员时的独立自理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在教练和队友面前,她从不会有任何特权,无时无刻不在自我约束、自我管理。而在家中,父母却对这个独生女儿无微不至地呵护备至,给了外界的观众"生活无法自理"的错觉。
这种"溺爱"与"独立自理"的矛盾身份,加上"无效社交"场合中格格不入的体验,让本就直白率真的傅园慧在节目中显得行为失当,最终被观众贴上"没教养没礼貌"、"人设崩塌"的标签。
然而,这只不过是我们对名人的期望值过高,忽视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应有的一面。一名专业运动员,更应当被理解和宽容她对高效率的执著追求。这才是傅园慧"人设崩塌"事件背后,最应当被重视的原因所在。
重拾专注 归于赛场
尽管遭受舆论的质疑与指责,但傅园慧并没有被这件事击垮。相反,她选择了远离综艺节目的聚光灯,重新投身于游泳训练之中。
今年5月,27岁的傅园慧在世界游泳冠军赛上止步决赛,无缘世锦赛和亚运会。对于同龄选手早已退役的她来说,能够一直坚持在一线绝非易事。
观众们也在她身上,看到了一名优秀运动员执着追求卓越的一面。
在每一场比赛中,人们都能看到傅园慧泳衣外裸露的皮肤上爬满了抓痕,这是她为了让自己保持冷静而"自虐"的做法。正是对运动的这种专注与投入,才造就了她过去在游泳池中的辉煌战绩。
重新回到赛场后,傅园慧也重拾了当年那份纯真的笑容。远离了"无效社交"的纷扰,她再次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,这才是她本该有的模样。
结语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,名人并非例外。我们期望名人时刻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,但也不应对他们的真实一面指手画脚。
就像傅园慧一样,作为专业运动员,她更注重个人时间的高效利用,对"无效社交"场合难免感到排斥。
我们应当除去有色眼镜,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个人,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。当一个人回归自我、遵循内心时,他才能展现最真实、最耀眼的一面。就让我们一起学会欣赏名人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吧。
你是否也曾对某个名人有过特定的期望?又或者你自己在生活中也曾遭遇过"无效社交"的窘境?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。
评论列表